成就事业经理人(企业家信息)

发布时间: 2008-04-29 作者:    点击量:
罗时龙

    一个远航的企业需要职业经理人,但更看重事业经理人。如果说职业经理人的概念侧重于对经理人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表达的话,那么事业经理人则更深一层,它不仅要求经理人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更要求其将自己的工作不再看作是职业,而是事业。在经理人市场上真正稀缺的是那些具备与企业荣辱与共、共同创业的精神,能够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在提升企业价值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事业经理人。事业经理人与职业经理虽是一字之差,角色定位却有质的飞跃。

    事业经理人的造就,实际上就是将经理人的“理性忠诚”与资本所有者的“合理授权”完美结合。著名企业家蒋锡培给出了实现职业经理人向事业经理人跨越的两个要点:一是经理人要有事业经理人的价值观。二是企业要有能让职业经理人成为事业经理人的机制。

    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这样说过:“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你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你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你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你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总之,一切都始于你的观念。”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是一种内心尺度。人们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了其价值观念。价值观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但随着环境的改变、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人们的价值观有可能发生变化。一个企业所培养或招聘的经理人,其价值观受其自身以前的积累与现今企业的文化双重影响,那么服务现今企业的职业经理人要具备事业经理人的价值观,企业必须有其成长的优良的企业文化土壤,职业经理人也必须要有相匹配的潜能与学习成长的能力,两者不可偏废。经理人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并产生相应的归属感,是职业经理人向事业经理人转变的重要保证。当现有的企业文化认可经理人的事业合作伙伴角色时,经理人必然会在主观上由被雇佣者向后加入的创业者转变,也必将会产生与企业共同创业的冲动和激情。因此,企业文化、环境是职业经理人向事业经理人转变的基础。

    如果说企业文化和环境是职业经理人向事业经理人转变的“软条件”,那么与人的生涯发展、经济利益相匹配的机制则是经理人价值观念转变的“硬条件”。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将企业所有者和经理人置于矛盾的双方,似乎二者天生就具有不信任和不合作的特性。实际上,当经理人对企业文化产生了认同感和归属感之后,企业所有者与经理人之间也就具备了由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转变的基础,此时只需健全相应的机制,即可实现资本与知本的完美结合。这里的机制既包括经济上的激励机制,也包括相关的管理机制。首先,经理人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决定了企业必须给予适当的报酬以解除其后顾之忧,使其不会因生活和社会压力而不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工作;其次,经理人将与企业共同创业的冲动和激情转化为行动,也需要相应的机制保证其自我价值在创业中能够得到体现和实现,使其能够充分享受在创业中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乐趣。最后,机制设计还要保证经理人在企业中拥有一定的空间来实现自己的想法,即企业要给予经理人展示自己才华,实现自己理想的位置。这样经理人就能够在企业的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个人的生涯发展、经济利益与企业发展就融为一体。

    好的机制必将培养一批积极向上富有事业心的事业经理人,实现人与企业的共同梦想。拥有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和相对健全的机制,企业就不怕缺乏好的事业合作伙伴,也必将成就更多的事业经理人。

    但愿企业所有者所期盼的事业经理人在中国的企业不断涌现,并成为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栋梁。
(作者系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裁)